绿色上网
跟上时代

双桂街道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一、防控目标

  蔬菜重大病虫防控处置率85%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80%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10%以内,蔬菜质量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二、防控策略

  以农业防治措施为基础,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等为重要手段,科学合理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实现农药减量控害。

  三、防控重点

  苗期病害、霜霉病、疫病(晚疫病)、灰霉病、枯萎病、小菜蛾、菜青虫、夜蛾科害虫、蚜虫、豆荚螟、红蜘蛛等。

  四、主要防控技术措施

  (一)苗期病害(猝倒病、立枯病)

  一是加强苗床管理:进行苗床土消毒,苗床要及时放风、降湿,出苗后尽量不浇水。二是发病初期及时选用噁霉灵(苗床喷雾)、五氯·福美双(土壤处理)、多·福(毒土处理)、敌磺钠(泼浇或喷雾)、乙酸酮(灌根)、五氯硝基苯(土壤处理)进行防治。

  (二)霜霉病

  一是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温、湿度管理和田间管理,注意通风透光。白菜类注意适时晚播。收获后清洁病残体,带出田外集中销毁。二是发病前预防或发病初期及时选用多抗霉素、几丁聚糖、地衣芽孢杆菌、木霉菌等生物农药或嘧菌酯、霜霉威盐酸盐、烯酰吗啉、三乙膦酸铝等化学农药进行防治,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三)疫病(晚疫病)

  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实行轮作,与非茄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三是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四是及时清除中心病叶或病株。五是发病初期选用烯酰·吡唑酯、氟菌·霜霉威、嘧菌酯、丙森锌等药剂防治疫病。选用氨基寡糖素、多抗霉素、寡雄腐霉菌等生物农药或代森锰锌、申嗪霉素、烯酰吗啉、双炔酰菌胺等化学农药防治晚疫病。

  (四)灰霉病

  一是加强管理。合理密植,防止种植过密;适当控制浇水,及时通风换气。二是清除病源。发病后及时摘除病叶、病果,并带出田外集中销毁。拉秧后及时清洁田园,并注意农事操作卫生,防止传病。三是发病初期选用嘧霉胺、腐霉利、异菌脲、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等药剂兑水喷雾,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五)瓜类枯萎病

  一是实行轮作,可与豆科、十字花科、茄科、水稻、玉米等作物轮作;二是施足底肥,不偏施氮肥;三是雨季注意开沟排水,防止积水;四是及时打衩、整蔓,摘除底部老叶。五是嫁接防病,黄瓜、苦瓜嫁接可选用黑籽南瓜等砧木,同时还可防治根结线虫等多种土传病害。六是在发病初期优先选用春雷霉素、氨基寡糖素等生物农药或敌磺钠、甲霜·噁霉灵、噁霉·福美双等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六)小菜蛾、菜青虫

  一是健身栽培:十字花科蔬菜收获后要及时翻耕灭茬,防止残存虫源在残叶上繁殖,并尽量不要连作,可选择与瓜类、豆类轮作。二是理化诱控:应用杀虫灯、性诱剂诱杀成虫。性诱剂放置高度略高于作物,每亩放置2-3个。三是选用苏云金杆菌、短稳杆菌、印楝素、苦参碱、多杀霉素等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四是在幼虫低龄时选用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茚虫威等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严禁使用高毒农药。

  (七)夜蛾科害虫

  一是蔬菜采收后,要及时清除残茬,减少虫源。二是在春秋两季发生初期,应用夜蛾科性诱剂,放置高度一般为0.8-1.0米,每亩放置1个。三是在发生始盛期开始放置杀虫灯,每20-30亩放一台,最好放在地角,不要放在地中央。四是在害虫卵孵高峰期使用核型多角体病毒、短稳杆菌、金龟子绿僵菌、印楝素、多杀霉素等生物农药进行防治。五是在幼虫低龄施药,傍晚施药最好。药剂选用虫酰肼、氯虫苯甲酰胺、虫螨腈、丙溴磷、氟啶脲、虱螨脲等。

  (八)蔬菜蚜虫

  一是蔬菜收获后要及时清理田间残株败叶,铲除杂草,菜地周围种植玉米屏障,可阻止蚜虫进入。二是利用蚜虫对黄色有较强趋性的原理,在田间设置黄板诱杀蚜虫;保护地可用银灰色遮阳网、防虫网覆盖栽培。三是尽早用药,将蚜虫控制在点片发生阶段;喷雾时喷头应向上,重点喷施叶片背面;优先使用除虫菊素、苦参碱等生物农药;选用啶虫脒、高效氯氟氰菊酯、抗蚜威、吡蚜酮等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

  (九)豇豆荚螟

  一是及时清洁田间落花、落荚,并摘除被害的卷叶和豆荚,以减少虫源。二是掌握在花期进行挑治,从第一次花期开始每隔5-7天喷1次,连续防治2次,然后视虫情发展而定;注意重点喷施花蕾、嫩荚和落地花;用药时间宜在10:00前豆花盛开时或在傍晚喷药;药剂可选用溴氰虫酰胺等。

  (十)蔬菜红蜘蛛

  一是注意清除田内外枯枝落叶和杂草,减少虫源。二是使用捕食螨防治红蜘蛛。三是在点片发生阶段及时选用藜芦碱、高效氯氟氰菊酯等药剂防治。

  在使用化学药剂防治时,建议加入农药减量降残助剂,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降低蔬菜中农药残留量。

  

赞(0) 打赏
转载:广新农发 » 双桂街道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