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况下,病毒病多在高温季节发生,防治困难,容易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随着大棚设施保温性能的不断升级,棚内温度提升很多,因此,病毒病全年都可能发生。对此,菜农们的预防意识也随之提升,但也有紧张过头的时候。这不,近期就有菜农反映,番茄生长点叶片变小,怀疑是病毒病,咨询能否治过来,或者干脆拔园重新定植。
症状表现
随后,记者来到棚内发现,番茄生长点的叶片变小、发黄,有的叶片边缘向上卷曲,待生长一段时间后,异常叶片会恢复正常,中下部叶片生长正常。其他棚室的番茄,也有部分植株存在生长点叶片变小的情况,同时,叶片及茎秆发紫,这种异常植株多集中在风口附近及前脸处。该种情况待棚温提升后,也会有所缓解。
由于上一茬番茄,病毒病呈高发趋势,因此,新一茬的植株稍有类似的异常情况,菜农便会考虑是病毒病,紧跟上防治措施,有的甚至干脆拔园重新定植。当然,加强病毒病的防治意识是正确的,但若不是病毒病,重新换苗的代价便有点大了。
由原因分析
首先来认识一下与上述异常症状类似的病毒病。一种是花叶病毒病,叶片上有轻微的花叶或斑驳,植株生长发育正常,株高与健株无异,对产量影响甚微;另一种是在叶片上发生浓、淡相间的斑驳,随后新生叶片变小,叶脉变紫,叶片细长狭窄,扭曲畸形。茎顶叶片生长停滞,植株矮小,下部叶片多呈卷筒状,病株花芽分化能力弱,大量落花、落蕾,已坐果的,果小,果面多呈花脸状。一种是褪绿病毒病。该病多在番茄开花后开始显症,主要表现症状为上部三四片叶出现黄化,其中顶叶呈鲜黄色,从第2片叶开始呈斑驳黄化,越往下斑驳症状越明显,同时叶片变厚,但小叶症状不明显,植株长势受影响并不是停止生长。
由于两种异常情况均会在改进管理后恢复正常,且发病症状与两种病毒病的表现症状有所不同,因此,菜农棚内的西红柿并非是病毒病。那么,引发番茄异常原因有哪些呢?
首先是温度管理不当。这也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棚温偏低,当前在番茄的生长过程中,控温控旺是常用措施。菜农常会采取稍微降低夜温和白天温度的办法来调控番茄的生长,但连续的低温会导致磷元素吸收、转运受阻,使得生长点附近的茎秆及叶片生长缓慢,变小且发紫。二是白天棚温升高太快,尤其是保温性差的大棚,由于不能保证适宜的夜温,番茄多生长缓慢,菜农为促进其生长,多会在白天时快速升温,如晴好天气时晚开风口,而此时地温较低,棚温升高速度较地温快很多,根系功能不足以支撑地上部植株的生长所需,连续几日后,植株内源激素分泌失调也会呈现出叶片小、卷曲甚至茎叶发紫的情况。其次是根系发育不良,包括根量少、伤根或根部病害等情况。
应对措施
由此可见,引起番茄顶叶异常的原因主要是温度管理不当及根系异常问题。找到了问题的根源,菜农即可根据自己棚室的实际情况进行对症处理。
首先是改进管理,重点是温度管理。调整棚室管理时,在保证适宜棚温的前提下,温度变化要“缓”,特别是在天气突然转晴后,温度变化一定要慢,给植株预留充足的缓冲时间。同时,在控温控旺时,要把握合理的“度”,温度低于正常温度的2℃—3℃即可,不可过低,以免植株发生低温障碍。
其次加强根系养护。在此,记者需要重点提醒的是,菜农必须重视根量少的问题。根量少及地温低均会影响根系的整体功能,轻则导致植株出现营养不良,重则死棵。那么,菜农施肥时,在施用营养元素的基础上还需配合冲施或喷施海藻酸、腐植酸或微生物菌剂等功能型肥料。这样一来,通过叶面喷施也能起到弥补根系功能不足的问题。
最后病毒病的预防不可放松。当前,市面上的多数防治病毒病的药剂为营养和功能作用兼具的,因此,不定期喷施,既能起到良好地预防病毒病的作用,还能起到提高植株抗逆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