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上网
跟上时代

安徽省2021年夏收粮油生产形势分析报告

一、总体形势

我省夏收粮油主要是小麦和油菜,据省农业农村部门调度分析,夏粮呈现面积增、单产增、总产增的好形势,单产、总产有望创历史最高水平。

二、小麦生产形势

从全省苗情监测点抽样调查结果看:今年小麦产量构成三因素与上年比,亩均穗数和穗均粒数增加,千粒重持平略减;与常年比,亩均穗数、穗均粒数和千粒重均增加。

从全省大田抽样调查与专家会商情况看:5月6日—9日,组织各市农业农村部门进行大田抽样调查,并与省产业体系专家会商,综合分析:今年小麦产量构成三因素与上年比,亩均有效穗数和穗均粒数增加,千粒重持平略减,与主产县抽样调查结果一致。

当前小麦正处于籽粒灌浆阶段,最终单产仍具有不确定性,前期两轮大风天气导致部分小麦倒伏,近期过多的降雨也可能会对灌浆造成不利影响,如果影响较大,可能会导致千粒重略低于预计水平,但不会扭转单产和总产增加的势头。

三、夺取小麦丰收所做的工作

1.强化行政推动抓落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工作,夺取夏粮丰收有极端特殊重要意义,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把抓好小麦田管摆在春季农业生产工作的突出位置,奋力实现今年夏粮生产首战告捷,赢得全年粮食丰收主动权。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奋战三个月,再夺夏粮丰收攻坚战”活动。实行分类管理,保穗数,增粒数,攻粒重,环环紧扣不放松;落实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措施,促弱苗,控病虫,防灾害,逐项措施抓落实,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科学搭好丰产苗架,力争旱茬麦高产再高产,稻茬麦保稳多增产,夏粮均衡发展促增产。

2.强化指导服务抓落实。省农业农村厅下派8个春管春耕工作指导服务组赴16个市,采取包县包乡包村等形式,进村入户,大力开展技术培训、现场观摩、专题讲座、送科技下乡等活动,编发技术手册、明白纸、挂图和网络信息,及时发送到广大农民手中,做到夏粮丰收不到手,指导服务不结束。据统计,全省有1.3万包村联户农技人员指导小麦、油菜春季除草、排水、追肥等田管面积4182万亩次,举办培训班1324期,培训农民108.9万人次,举办广播、电视讲座156期;发放技术明白纸168万份、政策明白纸116万份、科技图书17万册。

3.强化提质增效抓落实。围绕专用小麦基地建设,按照“单种、单收、单储和专用”的产销加一体化生产模式,着力打造商品性一致、品质一流的皖粮基地。省财政统筹资金2亿元,支持落实优质专用小麦占全省小麦播种面积的63%。将规模种植单元制成电子地图向社会发布,引导用粮主体实现按图索“麦”,促进产销对接。

4.强化防灾减灾抓落实。针对2021年全省小麦赤霉病菌源足、始见早、降雨多、抗性弱等大发生态势,我省小麦生产区各级党委、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批示精神,坚决扛稳确保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把小麦赤霉病防控作为今年抓好春季农业农村工作的首位任务,实施“四统一”防控措施,落实“三个有”质量监管,立足早监测预警,作好早统筹调度,推动早防治落实,全力推动“党政同责只增不减、投入力度只增不减、‘两次防治’只增不减、监管调度只增不减”,全省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气势足、力度大、效果好,已按时、高质、超额完成小麦赤霉病防控任务。从4月上旬起,我省小麦自南向北陆续进入赤霉病防控“窗口期”,各地积极组织力量,广泛宣传发动,深入有效开展防治。省农业农村厅落实防控工作日调度日通报制度,印发通报22期,下派9个省级督导组,开展网格化服务督导。至4月30日全省小麦赤霉病100%在防控“窗口期”完成高质量两次防治任务。

赞(0) 打赏
转载:广新农发 » 安徽省2021年夏收粮油生产形势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