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全国5亿农民都迸发出消费热情,按照全国平均消费水平估算,我国一年将新增8万亿元的消费规模。当然,前提是农民朋友口袋里有钱,这需要城里人多“买”他们的农产品和山水文化。这两天,有个超大号部门参与的指导意见发布,就是由国家发改委、中央农办、国家乡村振兴局等30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继续大力实施消费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指导意见》,对今后五年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继续实施消费帮扶作出“升级”安排部署。
中央提出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畅通国内循环、确保国内国际两个循环比例关系健康提供强大支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将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释放农村巨量的消费和投资潜力。农村产业兴旺,这是畅通循环的前提,也是促进消费帮扶农民需要练的内功。只有产业旺了,才能吸引更多的资源要素流向农村,实现城乡间人流、物流、资金流等双向顺畅流动,城乡经济才能循环起来。激励脱贫群众发展产业,重点是做好纵向融合和横向融合两篇文章。纵向融合重在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推动种养业向前后端延伸、向上下游拓展,由卖“原字号”向卖品牌产品转变,推动产品增值、产业增效。横向融合重在开发农业多种功能,促进农业与休闲、康养、文化、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拓展农民增收空间。
促进消费帮扶,突出的是市场导向,发挥的是市场机制作用,但是政府也要有所作为。政府要加大各类政策、资金、项目等支持力度,打通制约消费帮扶在消费、流通、生产等环节的痛点堵点难点。还要围绕供应链、流通链、生产链建设,组织创建一批消费帮扶示范城市和产地示范区,鼓励引导有关地方打造一批区域公用品牌,推动实现消费端与生产端互利共赢。还得建立多方联动的应急处置机制,切实防范和化解脱贫地区特色农产品滞销问题。综合采取财税、投资、土地、金融、人才、征信、行业准入等激励约束政策,推动消费帮扶形成“人人皆可为、人人皆愿为、人人皆能为”的全社会参与格局。
这个意见是对消费帮扶的顶层设计,是向社会发出总动员,让社会力量参与帮扶,将创造多重价值。对消费者而言,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帮扶消费是一种高尚消费。对脱贫户而言,消费帮扶帮助农特产品和服务顺利卖出去,销售有了渠道,增收有了门路,发展就有了劲头。对于脱贫地区的乡村振兴而言,消费帮扶属于“造血式”、可持续的帮扶方式,比“一次捐赠”“一送了之”的“输血式”帮扶要可靠得多,这能使农民有尊严地增加收入,愉快地进行消费。
消费帮扶要走好,保障少不了。农特产品和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要走好,销售、配送和售后服务工作、用户的体验工作都要跟上。当然,也要严厉打击借消费帮扶之名以假乱真、以次充好、扰乱市场等行为。只有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开心,消费帮扶才能走得更稳、行得更远。